作者|刘昌飞
编辑|岛岛
一、事故车业务现状 2020年9月19日保险费改之后,各保险公司之间竞争激烈,价格不统一,市场非常混乱,这给4S店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保险公司要盈利,理赔端在减损,这就导致了4S店保费规模缩小,事故车赔付率低,维修毛利率低。尤其是2021年以来,受芯片影响,新车销量明显下降,新车保费供应不足,很多品牌,尤其是高端品牌,出现了保费倒挂。保费一旦倒挂,保险公司肯定不会手软,对工时、配件等就会有各种打折。 在现实生产中,事故车的产值对经销商的售后又是至关重要的,一般会占总产值的50%-60%。正因为如此,事故车一度出现“被抢”局面,经销商不惜牺牲店内利润,给送修“黄牛”好处费,给车主高额返点。虽然“抢”到了一部分事故车,但让事故车的毛利率很低。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图片来源于百度,仅为配图所有
加之当前国家对环保的严格要求,喷漆要增加设备,要用水性漆,这些无疑又增加了喷漆的成本。利润在降低,很多经销商就铤而走险,用市场的副厂件修车。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客户满意度不用谈了,如果走司法程序则是假一赔三,企业口碑没了,客户流失了。 那么如何才能使事故车业务进入良性循环呢? 二、市场调研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竞争伙伴是谁? 社会修理厂 由于社会维修厂经营相对经销商4S店而言,更为灵活。所以很多事故车资源被社会维修厂抢走。 同品牌经销商4S店 同品牌经销商4S店彼此竞争更为激烈,尤其是同城多家4S店。 通过上面的分析,如果我们的竞争伙伴是社会维修厂,那我们自己的优势有很多。把我们的优势讲给客户,比如配件、维修标准、定损价格等。当然前提是我们的线索信息要及时,即客户出险时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到了客户,清楚客户所需。倘若是客户已经决定在维修厂维修,甚至已经开始定损维修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很被动。 如果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同品牌4S店,这个时候一味的拼价格,要么没有赢家,要么客户是赢家,经销商肯定不会是赢家。这个时候我们要拼服务,拼客户体验才是。 三、经销商事故车业务还得靠自己 1、做足保费规模,赢得话语权 对事故车业务而言,保费规模是硬道理。保费是事故车业务的筹码,有了足够的保费规模,在保险公司面前经销商才有话语权。那么在提升保费规模过程中,有哪些事宜需要注意的呢? ①、新车保费的分配 现在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喜欢新车保费(个别保险公司针对高风险车型拒绝投保除外),原因是有了当年的新车,第二年的续保都有9成希望。尤其受芯片影响,新车销量有限,所以新车的保费就更有限了。如何合理分配新车保费呢? 经销商合作保险公司的送修(事故车的维修产值)是新车保费资源分配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当然在分配过程中,也是有分配技巧的。有的保险公司看重的是新车份额,针对这部分保险公司,分配一些保费少的车型,把保费多的车型分配给比较看重保费规模的保险公司。 ②、续保 续保可以分为新转续、续转续、修转续、流失转续几个类型。要想把续保做好,这个分类还是有必要的。 新转续:即上一年的新车,第二年继续店内续保,也就是保险公司口径的次新车。但这里说的和保险公司不完全一致,保险公司口径是次新车在同一家保险公司投保,即完成了新转续。 笔者这里说的新转续,是指只要次新车在店内完成了续保就行,可以不是同一家保险公司。因为做续保时,我们也要平衡客户的利益。费改之后,各家保险公司互相抢资源,转保往往更有价格优势,所以该转保险公司还得转,客户利益第一位。 当然,当经销商有了转保动作之后,势必要“得罪”了保险公司。这个时候,经销商有两种选择可以做,举例说明: A和B是经销商都合作的两家保险公司,某客户新车投保的是A公司,续保时B的报价更有优势。这时经销商可以拿B的报价与A谈,如果A能达到客户及经销商的需求,仍然投保A公司。这是经销商的第一种选择。 如果A不能满足需求,则投保B公司。这是经销商的第二种选择,但做为对A的弥补,经销商可以把B、C、D等公司的资源,用同样的方法转给A公司。 总之,客户利益至上,互相转保,对经销商而言,没有什么损失,也保障了经销商的利益。一般新转续率,要达到80%以上,这项考核只考核保险专员即可。对保险专员要有绩效、考核KPI等相关管理指标。 续转续:即上一年的续保,今年继续店内投保。续转续率一般要达到85%以上,高于新转续率,因为新车车主和店内粘性不高,而且新车保险时价格高,不利于店内第二年续保。续转续意义和标准等同新转续,在此不再赘述。 修转续:也叫在修不在保,即车辆一直店内维修保养,但续保不在店内。修转续是经销商续保最大的提升空间,笔者做过调查,在经销商所有维修保养的车辆中,一般店内保险的占10%-30%。所以修转续是经销商续保最大的提升空间。要把修转续做好,店内的续保政策要给力,服务顾问的开口更重要。修转续,重点是对服务顾问的考核。 流失转续:即流失客户,不在店内维修保养,不在店内续保的客户重新回到店内投保。这部分客户续保难度很大,如果店内保险政策给力,流失转续也是流失招揽的一个手段。流失转续,重点是对招揽专员的考核。 2、提升客户满意度 笔者在上面提到过,客户利益至上。只要客户对店内认可了,客户出险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经销商,甚至由经销商代理客户报案及事故车的后期理赔事宜。这种情况是最完美的,也应该是经销商处理客户关系的重中之重,处处为客户着想,给客户带来极大方便,也是给自己带来方便。 另外,店内尽量为客户提供代步车,也是提升客户体验,增加客户回厂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已经有了代步车险这项业务,这项业务做好了,会增加客户回厂,同时店内还会有格外的利润。 3、粘性产品设计 很多品牌很多经销商在新车销售时,就赠送客户终身机油机滤保养。既然是赠送的,为何不加点条件呢?比如店内保险,事故车回店维修等。这不违反消费者保护法,店内投保、事故车回店维修是前提,才进行赠送。不是客户购买的套餐,是店内赠送的,不涉及“强买强卖”。 同理,客户在续保时,店内也会赠送机油机滤保养,有些车一年只保养一次。经销商可以测算一下。如果把“续保送保养”改成,“店内续保,送终身机油机滤保养”,换个说法,但意义非凡。 经销商可以设计一些合理合法的粘性产品,增加客户脱离店内维修的阻力,这也是增加事故车回厂,而且不影响毛利率的重要手段。 4、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很重要 既然是合作,就少不了沟通。沟通是要有数据做基础依据的。
每家合作的保险公司都要有一张类似的数据分析表,其内容可根据自店需求设计。但该有的数据要有,至少经销商售后管理层要时刻清楚自店的数据,通过数据再与保险公司沟通则会起到有的放矢的效果。
下表是沟通的周期、人员等相关事宜,供参考。
四、案例
笔者(所在城市只有一家4S店)在2021年9月25日开单位车行驶在马路上见到一台X3右后部被公交追尾,车损大约8万(4S店报价)左右。由于此车属于三者,加之平时不在店内维修保养,所以店内没收到出险信息。当笔者见到此车时,现场已经去了三伙“黄牛”。 好在笔者开的单位车有车帖,于是笔者把车停在处理现场的警车旁,与处理事故的警察攀谈并认识了车主。 首先是对车主进行了关怀,问及有没有人员受伤,并且递给车主一瓶矿泉水。当笔者提到自己是4S店人员时,车主说其中的一伙“黄牛”也称自己是4S店的。笔者让车主看了看单位车辆,同时递给车主名片。车主对笔者的身份虽不怀疑了,但车主问能给多少返点?因为对面的“黄牛”承诺5天修好车,20%的返现。 于是笔者和车主谈到两点: 1、事故本身 此车事故较为严重,5天肯定修不好,有可能都分解不完,因为需要按照保险公司的流程修车。这一点从当时出现场的保险公司查勘员处得以证实。 “黄牛”之所以承诺5天修好车,是因为“黄牛”只负责抢车,至于修理质量和进度是修理厂的事。“黄牛”更不会去考虑客户满意度的事。但为了不影响车主用车,笔者告诉车主可以提供代步车,甚至现场就可以把单位的车开走。 2、关于返点 返现可以高于“黄牛”,返30%也没问题,而且4S店定损价格比修理厂还会高许多,这样车主得到的就更多。但是,维修使用的配件,只能是副厂件,质量很难保证,需要车主签字确认。车主听到这样的话,当场就表示,去4S店就是为了原厂配件和维修质量。笔者让车主想想,维修毛利本来就不高,4S店的技师都是经过主机厂认证,加之4S店的设备等成本肯定会比修理厂高许多,所以才能保证质量。如果要返点,配件只能以次充好,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的,车主听完觉得有道理。 最后给车主两次机油保养,提供代步车,车辆成功进厂维修。最关键的是这次事故之后,这台车的维修保养也在店内做了。通过一次事故关怀,成功挽回了一个流失客户,也收获了事故产值。 小结: 事故车本来是经销商售后产值和毛利最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市场的恶性竞争,很多经销商只去关注竞争手段,忘记了自我本质,这样只能是恶性循环。经销商在事故车业务方面会感觉很累,客户满意度也不高,更为重要的是经销商输了利润。 如果经销商能关注基础业务,把保费规模做大,在保险公司面前有了话语权。把客户满意度做好,真正做到车主的“车管家”,车主有一切问题只找经销商,车主只相信经销商。事故车的业务同样是建立在客户舒服满意体验的基础上,这样的经销商才会有利润,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