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明年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坡及“两新”政策阶段性结束的步伐日益临近。为了抓住政策窗口期,车企、经销商及消费者各方纷纷积极行动,进一步推动当前汽车市场的火爆态势。从短期看,抢购潮与“补贴战”激烈上演。购置税政策调整前,消费者为规避成本增加,加速购车决策,形成销售高峰。车企纷纷推出补贴“兜底”、限时优惠等举措,如蔚来、问界等为锁单用户承担购置税差额,理想汽车推出跨年补贴方案,以锁定订单。
从中长期看,市场分化与结构调整趋势明显。购置税退坡使中低端车型性价比下降,该区间市场面临需求萎缩压力;高端市场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溢价,受政策影响较小。政策退坡倒逼车企回归理性竞争,技术实力、成本控制和用户体验成为核心要素。尽管当前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价格竞争,但车企也在积极拓展出口市场,通过全球化布局分散风险,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抢占政策窗口期
在北京市东长安街东方新天地的蔚来、乐道、问界、红旗等品牌体验店中,近期客户进店量显著增加,这一现象正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终端销售市场的真实写照。为抓住以旧换新、购置税优惠等政策最后两个月的窗口期,众多消费者纷纷提前了购车计划,以期享受更多政策红利。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明年将按5%征收,我的预算是20万元,这意味着要多支出约1万元的购置税。再加上以旧换新政策的优惠目前尚不确定明年是否会延续,现在换车还能获得2万元的以旧换新补贴,因此现在购车相当划算。”一位正在选购新车的北京消费者向记者表示,当前多项政策优惠叠加,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享受数万元的政策红利,这也是许多消费者选择今年购车的主要原因。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明年退坡已成定局,而以旧换新等政策优惠明年是否继续尚无定论。目前购买新能源汽车,不仅能享受国家层面的补贴,重庆九龙坡区还提供额外补贴,厂家对部分车型也有一定补贴,现在是购车的最佳时机。我们也在加大热门车型的销售力度,希望抢占今年最后两个月的政策窗口期。”重庆一位4S店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
部分省市汽车经销商则通过营造政策窗口期的紧迫氛围,促进订单成交。“燃油车的购置税税率是10%,而新能源汽车今年免征,这一减免政策年底将结束,明年购车需缴纳5%的税,现在购车能省下数万元。”武汉一位汽车销售人员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当前购车优惠措施。为促使进店顾客尽快购车,一些4S店在国家层面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还推出厂商层面的优惠,如新车让利、厂家以旧换新补贴、非热门配置车型促销等,通过叠加优惠大礼包吸引消费者。“即便明年以旧换新政策延续,市场可能也不会有今年这样高的增长。”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表示,今年以旧换新等政策对终端销量增长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但明年能否延续今年的效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更多消费者倾向于在今年享受力度更大的优惠政策,提前购车。
车企“兜底”差额
10月24日,小米汽车推出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10月25日,深蓝汽车推出“跨年交付购置税现金补贴方案”;10月26日,奇瑞汽车发布“安心购”方案,为旗下部分品牌提供购置税补贴;10月27日,东风奕派推出“购置税补贴方案”;10月28日,长安汽车全品牌推出“购置税补贴方案”。
进入10月下旬,车企纷纷集中推出购置税优惠“兜底”方案,市场火爆,几乎每天都有企业(品牌)发布相关购置税方案。再加上此前已推出“兜底”方案的蔚来、理想、极氪等品牌,多家车企纷纷跟进,为消费者“兜底”,确保在11月底前购车的消费者能享受到全额购置税补贴,成为车企抢占购置税窗口期的主要策略。
此类方案大多针对2025年11月30日前完成锁单的用户。车企在方案中表示,因生产、运输等非用户原因导致车辆实际开票时间延后至2026年1月1日及以后,车企将全额补贴因购置税政策调整产生的费用差额,确保用户不因跨年开票承担额外购置税支出。部分车企还规定,单辆车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1.5万元。
小米汽车在这波购置税“兜底”方案中尤为引人注目,关键在于其几款热销车型较长的交付周期,可能导致消费者年内无法提车,因此不得不推出“兜底”方案以留住订单。以小米YU7为例,自6月底上市后便备受追捧,7月开始交付后,提车周期问题困扰着许多锁单客户。小米汽车小程序显示,SU7和YU7系列的交付周期仍长达30~40周。这意味着当前锁单的客户无法在年内提车,从而产生购置税差额。为此,小米的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提出,2025年11月30日前完成锁单,因小米汽车原因导致车辆需在2026年完成开票交付,多出的购置税差额将通过购车尾款减免的方式进行补贴,且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1.5万元。不考虑SU7 Ultra,小米SU7/YU7系列若2026年提车交付,每辆车需补贴1.1万~1.4万元。参考小米9月超过4万辆的交付量,预计年底还能交付约12万辆,而其他11月30日前锁单但需在2026年交付的车辆预计高达20万辆,据此测算,小米需投入20亿元“兜底”购置税差额。其他车企因待交付订单较少,预计资金投入不会如此巨大,但综合来看,车企仍需投入数十亿元“兜底”购置税差额。
刚刚上市且正处于产能爬升阶段的新车也是此轮车企“兜底”购置税方案的重点。蔚来全新ES8在新车上市时便推出购置税“兜底”方案,理想与极氪的补贴方案也针对新上市车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9月国内车市密集投放超70款新车,进入10月,新车上市速度仍在加快,多款新车型为赶上四季度交付集中在10月初上市。这些新车型大多无现车,正处于产能提升阶段,因此也会出现预定客户购置税差额问题。这导致大部分新车型可能涉及今年锁单却需在明年提车的现象。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或许还有更多品牌将不得不考虑购置税“兜底”方案。10月30日,阿维塔公布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并将锁单时间延后至2025年12月31日(含),全面保障今年锁单客户享有全额购置税补贴的权益。
车辆交付全面承压
在武汉,岚图汽车黄金口工厂和云峰工厂正全力推进产能提升,这已成为众多车企当前的核心任务。黄金口工厂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生产能力正迅速发挥效能,日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助力岚图加速新车型的交付。对于正处于产能爬坡期的新上市车型而言,全力提升新车生产能力,尽可能缩短交付周期,是车企抢占政策窗口期的关键举措。
10月28日,鸿蒙智行迎来百万辆交付的里程碑。数据显示,问界M9自上市21个月以来,累计交付量已突破25万辆,创下50万元级车型的交付新纪录。问界系列产品交付量的稳步增长,背后是赛力斯交付能力的持续提升。目前,赛力斯拥有3座超级工厂,具备年交付百万辆的能力。为加快年内订单的交付,赛力斯还要求供应商提升供应能力。据悉,赛力斯近日向问界M7车型的供应商发出联系函,要求全供应链在10月28日前将供应能力提升至1200车/天,而且措辞坚决:“立即实施,务必按期达成!”为抢占政策窗口期,车企积极联动供应链合作伙伴,加速年底的交付进度。
10月14日,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李昕旸公开介绍了近期交付情况。他表示,过去一周团队全力协调供应链、加快生产节奏并推进车辆交付,目前进展顺利。针对前期对四驱车型零部件备货预估不足,导致其供应和生产进度相对两驱车型滞后,进而影响四驱车型交付周期的问题,理想汽车已采取多项措施提升产能,计划在10月底前完成交付追赶,确保此前订单按期兑现。李昕旸承诺,凡在10月26日前完成锁单且订单系统显示交付周期为1~5周的用户,无论选择两驱或四驱版本,其车辆都将在10月内完成生产。考虑到全国各地区不同的物流运输时间,绝大多数用户有望在当月内顺利提车。对于理想汽车等众多造车新势力而言,提升新车型交付能力是抢占政策窗口期的首要任务。
在各大新能源车企纷纷提升产能之际,动力电池供应紧张问题再次凸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新能源汽车的交付压力。“动力电池又开始紧张了。”一位车企采购负责人表示,车企提升产能自然增加了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尤其是宁德时代等电池企业,成为车企争相合作的供应商。在供货紧张的大背景下,甚至有车企为获取电池,将办公室搬到电池工厂附近,带着公章,24小时待命,以便第一时间提货。“高层社交”现象也再度出现,一些车企通过高层领导与动力电池企业沟通,希望借此提升电池供应量。
值得关注的是,在产能因素决定交付能力的同时,新车的运输问题也成为制约车企交付能力的重要因素。许多车企的购置税“兜底”方案中,也将运输问题纳入考量。“近期轿运车的治超工作加严,直接导致我们的新车物流运输受阻。仅9月,就有一两千辆新车因运输问题未能按时交付。”一位自主品牌负责人表示,在产能爬坡的同时,车企的交付能力正全面承压。
7月底,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车辆运输车专项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宣布自2025年7月起至2025年12月底,联合开展车辆运输车专项治理行动。《行动方案》针对性地设计了更严格的管控措施,从源头治超、高压严查,严厉打击轿运车超载等违规行为。轿运车一直是治超重点,由于运费低、新车运输任务重等因素,超载现象普遍存在。在治超政策的高压下,新车物流运输遭遇“拥堵”,运输周期延长,导致部分新车无法按预定时间抵达终端交付现场,进而延长了交付周期。车企不得不重新调整轿运车的运输策略,众多企业也在加快提升新车的物流运输能力,以缩短交付周期。
完全市场化竞争开启
一直以来,政策退坡的临界点、抢占窗口期以及提前消费,构成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售规律。过去多次时间节点多发生在年底,这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底“翘尾”现象的重要成因。根据当前的发展态势,今年底新能源汽车销量“翘尾”现象可能会更为明显。
“多项优惠政策叠加,车企加速新产品上市推广,在系列有利因素的推动下,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判断,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将超越预期。各方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突破1600万辆,新车渗透率可能达到55%甚至更高。
然而,政策临期和提前消费虽然大力推升了当前销量,但也难免因透支销量而给来年汽车市场带来压力。徐长明判断,即使明年“以旧换新”等政策持续,也难以发挥今年如此强劲的推动作用。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明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极有可能放缓,尤其是年初,可能会出现销量的大幅环比下降。这也是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建议,希望新能源车购置税推迟至明年3月并按梯度逐月增加征收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各项优惠政策正逐步退出,“油电同权”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这是各方必须正视的问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新能源汽车需在同等竞争环境下参与完全市场化的市场竞争,车企需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开拓市场。
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加之系列优惠政策逐步退坡,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是必然趋势,这也是市场规律使然。“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一定比例后,增速放缓是必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表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后,增速将会下降,这是各方必须正视的问题。在增长红利放缓后,需正确处理增速放缓带来的效益、效率等问题。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韩志玉判断,未来,燃油、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大概率将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在多元发展的市场格局下,各方需根据自身优势在细分市场不断提升技术和产品竞争力,推动汽车市场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汽车报 文:王金玉 编辑:郭晨 版式:刘晓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