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二手车出口管理工作的通知》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促进我国二手车出口健康有序发展,2025年11月14日,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二手车出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严控新车以二手车名义出口、严格以改装车名义出口车辆的许可证申领条件、建立企业动态管理及退出机制、提升企业国际经营能力、完善出口配套体系等要求。从政策发布的时间、内容来看符合行业预期,并给予企业1个半月左右的缓冲期。不久前,行业内针对零公里二手车展开了激烈讨论,此次出台政策目的是让二手车出口回归旧车出口这一本源,同时进一步强化出口企业行为监管,提升出口综合服务水平。
(一)严控新车以二手车名义出口,规范许可证申领和发放。
自2026年1月1日起,对申请出口距注册登记日期不满180天(含180天)的车辆,应提交该车辆生产企业出具的加盖公章的《售后维修服务确认书》,对无法提供上述材料的车辆,不予发放出口许可证。并要求企业将注册登记日期、转让登记待出口日期填写在出口许可证附表中,用于核实及动态监测。政策初衷是让二手车出口回归到有里程、使用过的旧车出口模式,而新车出口按照现行的车企授权管理制度实施,从而实现二手车出口与新车出口分类管理、优势互补、产业互助、海外网络协同。政策预留了1个半月左右缓冲期,对于明年1月1日之前已办理转让登记待出口手续的车辆可以依规出口。
(二)加严以改装车名义出口车辆许可证申领条件,禁止非真实改装车辆出口。
针对近期以改装车名义出口新车,实际车辆未改装、假改装等不合规、扰乱出口市场秩序问题,政策明确提出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指导改装车出口企业准确填写车辆信息,提交改装真实性证明材料(包括改装点说明、改装前后车辆铭牌对比照片、相关采购协议、车辆公告参数页、符合出口目的国准入要求证明等)。对无法证明改装真实性,同类改装车产品未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具备有效的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不予发放出口许可证,并加强生产能力排查和事后监督惩罚。此前,商务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2026年度汽车和摩托车出口许可申报工作的通知》已经针对改装车企业出口许可资格进行了严格要求。未来改装厂投入车型设计、研发、生产的真实改装车辆仍然可依照规定出口。
(三)建立企业动态管理及退出机制,提升行业诚信和规范水平。
近几年,我国二手车出口量增长快速,出口主体日益增多,出口国家遍布全球,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极少数企业不诚信经营、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抹黑了中国二手车出口的整体形象,甚至造成信任危机。政策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本地二手车出口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对照《二手车出口不诚信行为负面清单》对企业开展日常监督与动态管理,并通过约谈、责令整改、暂停受理许可证申领等方式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及出口竞争秩序。负面清单制列名了出口企业的红线,广大企业应该严格按照要求依法依规开展业务,这样二手车出口事业才能行得稳、走得远。
(四)提升企业国际经营能力,完善出口配套体系。
二手车出口行业的发展关键在企业,企业发展关键在两头,海外端要加强本地化布局和运营,国内端要建立完善、高效、便捷的配套服务体系。政策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贸易促进平台,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引导出口企业与汽车生产企业、海外进口商共同做好售后服务,保障维修配件供应及技术支持。要促进出口企业与物流、金融、第三方质保机构等供应链配套企业的交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重点市场建立公共展示交易市场,拓展营销、仓储等综合服务。
相较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长达几十年的二手车出口历程,我国二手车出口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海外各国的市场需求在变化,我国政策也在逐步调整完善,但长期市场增长趋势不变。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和保有国,中国二手车在品牌知名度、车型数量、价格水平、品质保障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二手车出口企业应该坚定信心、积极求变,认真学习政策精神,加快战略和业务转型,在专业能力、车源渠道、海外营销网络等方面下功夫,通过构建自身业务核心竞争力和诚信经营赢得市场和海外客户的信任。全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将积极搭建行业交流合作平台,引导行业自律和诚信水平建设,推动行业规范、健康、长远发展。

